巴顿
美国军事家
(1885—1945)
巴顿是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将军之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历任师长、军长、集团军司令。他指挥部队参加了西西里岛登陆、诺曼底登陆等重大战役,又挥师转战法国、德国,进军至捷克斯洛伐克和奥地利边境,为盟军在欧洲战场上取得胜利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巴顿将军是个个性特征十分突出的人,他的自信、勇敢和冒险精神使其成为一个传奇人物,并获得了“现代骑士”的绰号。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巴顿曾指挥过一支由6个连组成的坦克部队。在一场战斗中,巴顿和他的坦克部队冒着德军的炮火开到前沿阵地。由于敌人的火力太猛,坦克不能往前开了,步兵也被迫趴在地上,不能前进。
巴顿观察了一下敌人的火力部署,像发现了什么似的,迅速地跳上一辆坦克,亲自驾驶着它向德军阵地冲去。士兵们目瞪口呆地看着巴顿驾驶着坦克独自向前冲去,以为他发疯了。
巴顿独自闯过敌人炮火的封锁线,进入敌军的阵地。他冒着枪林弹雨把自己坦克部队的绸子小旗插在敌人的阵地上,然后跳上坦克又返回自己的阵地。巴顿的行为受到上司的训斥,可他并不后悔,因为他通过这次行动了解了敌人的情况,掌握了敌人的炮火节奏。当时坦克刚发明不久,还没有受到军界的普遍重视,坦克部队在军队中没有什么威望。巴顿驾驶坦克独闯敌军防线这一冒险行动使坦克部队在全军中获得了很好的声誉,也直接鼓舞了坦克兵的斗志。
巴顿的勇敢和冒险精神贯穿于他毕生的军事活动中。他身先士卒,成为高级将领后仍常常出现在前沿阵地上,他的钢盔上醒目地印着将军的徽记。他认为指挥官出现在士兵中间是对士兵士气最好的激励,而高昂的士气正是军队取得胜利的关键。在西西里和诺曼底登陆作战时,巴顿都是随第一批部队登上刚占领的海滩的。他站在滩头上用粗俗、泼辣的语言向士兵们大声鼓动着,指挥着一批批士兵向前冲去。
也有一些将军不赞成巴顿这种做法,认为这是一种鲁莽的行为——将军是指挥全局作战的,没必要冒挨枪子的危险。巴顿对这一说法极为反感。他强调说:“一个忠于职守的将官,必须出现在战斗前沿,否则,他就不能面对自己的部属,去命令他们干他们自己害怕干的事情。我敢肯定,我的一切成功都是遵循这一原则的结果。”
巴顿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加夫列尔镇。他的家庭称得上是个军人世家。巴顿的曾祖父是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一位准将,在立下卓著的战功后被一颗子弹击中,死在疆场上。巴顿的祖父毕业于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任联邦军上校,曾亲自组建了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参加了在弗吉尼亚进行的多次战役。这支部队名扬一时,被称为“坎那华步兵”。巴顿的祖父也是在战斗中身亡的。巴顿家里一直珍藏着祖父使用过的马鞍。马鞍上镶有一块金属片,上面写着:巴顿上校在第二次温切斯特战斗中殉职,因有忠诚的传令兵,此鞍、战马及军刀得以保存。
巴顿的父亲也是弗吉尼亚军事学院的毕业生。他的许多亲属都曾在军队中服过役。巴顿从懂事起,满耳听到的都是打仗、战争等话题。大一点时,他缠着家里的长辈和来访的亲属让他们讲故事,听到的也总是打仗的故事。这些打仗的故事,他总是听得津津有味。
小男孩一般都喜欢拿着刀枪玩,小巴顿对刀枪更是喜欢得发疯,整天拿着玩具刀枪冲冲杀杀。巴顿家拥有一个面积1800英亩的大农场,这个农场是他母亲从外祖父手里继承来的。巴顿非常喜欢这广阔的田野,把这片土地看作他的战场,放了学就在农场里到处游逛、玩耍。巴顿的家庭很富有,在圣加夫列尔镇有很好的房子,可巴顿不喜欢城镇,宁愿过农场生活。
巴顿从小就产生了当一个军人的愿望。他常爬到一棵高大的棕榈树上,用自制的纸望远镜俯瞰整个农场,侦察“敌军”的情况。他会把田野里的向日葵、牛马随意想像成敌军,自己制订一个攻击方案,然后滑下树挥舞着刀枪向远处的“敌军”冲杀过去。
巴顿有个博学多才的姑妈,她也喜欢农场生活。巴顿常常受到姑妈的特别“照顾”——在天快黑时从广阔的“战场”的某一个角落把巴顿俘获回家。为了使小巴顿安静下来,姑妈抽出许多时间读书给他听。
巴顿家藏书非常多。姑妈给巴顿读过许多著名作家创作的富有传奇色彩的作品,如司各特的《海盗》、《十字军故事》,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督度山伯爵》等。巴顿听姑妈读书十分专心——事实上,除了睡觉,也只有在听姑妈读书时他才会安静下来。
巴顿上小学高年级时开始自己看书了,他喜欢读惊险和有冒险色彩的书,如《科西嘉人》、《鲁宾逊漂流记》、《亚瑟王与圆桌骑士》等。从童年时代到少年时期,他接触了大量具有古典色彩的书籍,受这些书籍影响,他身上养成一种富于想像又有骑士风度的精神,这种精神成为他性格中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
巴顿进入少年时代后,拥有了一匹自己的马。他经常骑马在田野里驰骋。他还学会了射击,枪打得很准,辽阔的田野及在田野里出没的小动物为巴顿提供了练习枪法的得天独厚的条件。
对军事和课外书籍的狂热爱好影响了巴顿的学习成绩,他在小学和中学读书时成绩都不太出色。直到想报考西点军校时他才着了急,发奋用起功来。进入西点军校学习是美国军人后代不可动摇的理想,巴顿对西点军校更是十分向往。他先进了祖父和父亲曾学习过的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学习了一年,当得到西点军校招生的消息后,便赶去参加考试。他很顺利地被录取了。
巴顿入校的考试成绩毫不起眼,可同学们到西点军校报到的第一天就觉得巴顿很不一般。巴顿身材高大,体格健壮,长相也很出众,碧眼金发,更引人注目的是他有一种特殊的气质,眉宇间流露出坚毅的神色。
巴顿在西点军校读一年级时,他的学习着重点与别人完全不同。一年级时,学校对队列训练和军体课不十分重视,对数学等文化课则抓得很紧。巴顿本末倒置,把本应复习数学的大量时间用于队列训练上。队列训练课每星期六上一次,可巴顿常常在前一个星期的星期天下午就开始苦练下一节课要学练的内容了。这样,等到星期六上课时,巴顿的规定动作已练得相当出色了。巴顿的队列训练和军体课成绩虽然好,可数学成绩却落在了后面。结果,第一学年期末考试时他吃了大亏,队列考试名列全学年第二,而数学成绩则为倒数第一。巴顿苦练队列训练有他自己的想法,他认为这方面的成绩好坏能表明一个人是否具备良好的军人素质。
巴顿在西点军校受到了有生以来第一次沉重打击——因为数学成绩差,他被留了级,还得当一年“老鼠”。“老鼠”是军校高年级生对一年级新生的称呼。巴顿在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已读过一年,现在他要第三次读一年级了。换个人,自尊心一定受不了,也许会退学回家。可巴顿从没想过退学这码事。他要当一名优秀军人的志向比任何人都坚定,他下决心要在受到挫折的地方站起来,把一年级重新念下去。事实上,他经受住了考验。就在他被宣布留级的时候,他收到家里的一封信,信上说,100万美元已过继到他的名下。可以这么说,大多数西点军校的学员,只要获得100万美元的三分之一,就会立即退学,回家去过令人羡慕的优裕生活。可巴顿早已把当一名军人作为自己毕生追求的唯一目标了,他别无选择。
巴顿没有离开西点军校,又重修了一年级。这回他接受了教训,让各科均衡发展。二年级时巴顿取得本学年的最高军阶,当了下士学员。三年级时他又获得最高学员军衔,升为军士长。
巴顿在西点军校学习时,雄心勃勃地为自己制定了三个目标:一、在队列训练中拿第一名;二、在读四年级时升为学员副官;三、在径赛运动项目上打破学校纪录,达到A级运动员标准。
制定了目标,巴顿便为之努力奋斗。他的毅力和决心都很不一般,他曾希望自己在橄榄球上打出名堂,但因为两次负伤未能如愿,可他仍在球队坚持了4年。巴顿经过艰苦的努力,终于在毕业前夕刷新了几项学校的径赛纪录,还当上了学员副官,毕业考试时队列训练成绩名列全学年第一。
在西点军校,巴顿给他的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巴顿的独特性格使他待人冷淡,在执行学校的勤务时,他一切都按照军事职责去做,对违反军纪或玩忽职守的人毫不留情,该批评就严厉批评,该汇报就向学校的教官汇报。由于巴顿在执行勤务时像个铁面无私的军官,因此遭到一些同学的白眼,同班的同学甚至给他起了个“豪猪刺”的绰号来嘲讽他。西点军校的学生有个不成文的传统,就是同班同学之间和睦相处,哪个学生违反了校规,其他人尽量替他担待,隐瞒过去。巴顿违反了这一传统,因此在同学中很不受欢迎。而巴顿对自己受不受欢迎并不在意,他唯一关心的是如何把自己训练成一个标准的军人。
巴顿对自己要求很严,很少违反校规,学校记事簿上有两次他违反校规的记录是他自觉记上的。巴顿总是把自己和寝室收拾得干净利落,这在别人眼里都是一些小事,但他认为这些小事关系到一个军人的作风。
升入高年级后,巴顿常常被派去训练低年级学生。巴顿对低年级学生十分严厉,他所下的命令必须被又快又好地执行,但他从不欺辱挖苦低年级学生。他严于律己的风范影响了低年级学生,他也得到低年级学生尊重,他的命令都能得到很好的执行。
与散漫随和的艾森豪威尔相比,巴顿注定不是一个政治家,他仅仅是一个杰出的军人。他和艾森豪威尔唯一相似之处就是都同样喜爱体育运动,无论是什么体育项目,只要对身体强健有帮助的,巴顿都积极参加。在体育方面更显出了巴顿争强好胜的性格特征。他在每项运动中都想争第一,志在必胜是他的本性。巴顿鄙视、不能容忍软弱和无能,尤其是对自己。打橄榄球时,许多人怕和他分到一组,因为稍一有怯懦的表现,就要挨他一顿臭骂。
巴顿是全年级学生中最忙碌的人,在体育方面,他对各项运动都像对待军事课程一样下了苦功。晚上,是他分秒必争看书学习的时间。他对西点军校的许多课程不感兴趣,除非不得已,才努一番力,应付一下考试。巴顿把精力和时间都花在了他认为与成为一位伟大的军人最有关系的课程和课外读物上。毕业前,他已阅读了大量军事著作,成为一个军事知识十分广博的人了。
巴顿在西点军校毕业后,先是在骑兵部队任职,参加了美国对墨西哥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驻法美国远征军中从事美军第一支坦克部队的组建工作,并指挥这支部队投入了战斗。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战功卓著。战争结束后,巴顿任第15集团军司令。1945年12月不幸死于车祸。
回顾巴顿传奇的一生,人们不难发现,他取得成功的轨迹是笔直的、清楚的。他很小就确定了奋斗目标,目标定得很高,他的坚强性格使他能够自始至终地追求它。正如他的一个西点军校同学所说的:“他成功的秘诀是执著和勤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