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德育、成就大材-宝明德育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专题 >  励志人物 > 内容页

【人物】励志人物之黄继光

2022-05-25 15:59:48励志人物访问手机版105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这首《我的祖国》是电影《上甘岭》的主题曲。每当响起这优美的曲子,都会令人想到那段难以忘怀的历史,那场惨烈的战役,和那些为了和平英勇捐躯的战士们,而黄继光就是战役中那么一个让我们刻骨铭心的英雄。在战斗的关键时刻,他扑向敌人的碉堡,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堵住了机枪射孔,奏响了一曲惊天动地的革命英雄主义赞歌。

   苦难童年造就坚毅的心

  1931年1月8日,黄继光出生在四川省中江县一个叫发财垭的山村。在黄继光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因为不堪地主欺压,病恨交加,早早地离开了人世,只剩下小继光和他的母亲相依为命。明明知道父亲是被地主逼死的,可是为了维持生计,给母亲分忧,无奈的黄继光还是选择了给地主干活。小继光白天赶着牛上山,晚上回来还得挑水、扫院子、倒尿盆。困了就睡在牛棚里,饿了就与牛羊同吃,过着非人的生活。在那些充满苦难和挣扎的岁月里,黄继光的母亲时常告诉他“长大后,一定要为穷苦人‘闹翻身’出力”,这句话在小继光心里,留下了深深地烙印。

  练好本领才能打好仗

  1949年春天,中江县解放了。18岁的黄继光加入了民兵组织,积极参加村里的各项工作,无论是剿匪、征收公粮,还是斗争恶霸地主,他都走在最前面。还因为收缴了当地伪保长私藏的两支手枪,被评为民兵模范。

  1950年,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公然出兵侵犯朝鲜,并妄图将战火烧到中国境内,对刚刚成立不久的新中国的国家安全和稳定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同年10月,应朝鲜政府请求,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的率领下,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拉开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争序幕。1951年3月,黄继光所在的中江县征集志愿军新兵,此时的黄继光已经历过一年多的斗争锻炼,懂得了许多革命道理,渴望参军保卫国家。他在村里第一个报了名。体检时,他因身材较矮小落选了,他的参军热情却感动了负责征兵工作的营长,黄继光被破格录取。当穿上崭新的军服,黄继光高兴得一宿没睡。“我已经是志愿军战士了,我一定要多杀几个敌人。”黄继光一遍一遍地对自己说。

  1951年7月,黄继光跟随部队,来到了朝鲜前线,成为第十五军第一三五团二营六连的一名通讯员。

   刚到连部,黄继光就迫不及待地问连长:“什么时候打仗?”连长一边上下打量着这个稚嫩的小战士,一边笑着说道:“来到这儿,还愁没有仗打?就是你这小鬼怎么打敌人啊,扛得动枪吗?要想打胜仗,可是得先练好本领的!”黄继光低下了头,“是啊,虽然来朝鲜之前进行了短期训练,可是,连枪都不会用,又怎么上前线杀敌?”此后,他便经常到班里向战士们学习手榴弹、手雷、自动步枪等武器的使用方法。

  1952年4月,黄继光所在部队到五圣山前沿阵地接防,本想杀敌立功的黄继光却被分配到了连队后勤。虽然不能上前线杀敌,但是他仍然尽自己所能服务好战友,让前线的战士能够安心杀敌。他每天送信,拾柴、挑水、切菜、烧锅,一刻都不闲着,别的同志让他歇一会儿,他说:“我比杨根思、董存瑞、刘胡兰差远了,人家立了那么大功,咱干这点活还累着啦!”每次给前线战士分发弹药,黄继光都抢着去,别人一天送两趟,他一天送三趟,黄继光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部队当中,他牢记母亲的叮嘱,践行自己的誓言。这年7月,由于工作出色,黄继光光荣地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也就是后来的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危急时刻,他用血肉之躯扑向敌人枪眼

  1952年10月14日,美军第八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精心策划的“铁三角战役”正式开始,6万兵力、300余门大炮、176辆坦克和上百架飞机,向志愿军两个连守卫的阵地--上甘岭地区的597.9和537.7高地发起猛烈的进攻。仅4平方公里的阵地上,美军每天出动100架次的飞机投掷重磅炸弹,最多一天投掷了500多枚航弹,发射了30万发炮弹,阵地上草木荡然无存,岩石构成的山头被打成半米多深的粉末堆。经过四昼夜的激战,美军以伤亡数千人的代价占领了597.9高地的表面阵地。

  10月19日傍晚,志愿军发起反击战。经过几个小时的激烈战斗,担任突击任务的六连连续攻下了三个山头,可是就在突击连要接近597.9主峰时,最后一搏的敌人加大了攻击的火力,六连官兵被凶猛的炮火阻拦在了紧靠597.9主峰的零号阵地。

  这是一个关键时刻,是一个决定胜负的时刻,如果在拂晓之前,再拿不下零号阵地,已经攻下的三个阵地就会完全暴露在敌人炮火之下,隐蔽在一号坑道里的八连官兵也就无法冲出坑道向597.9主峰发动攻击,搏斗了一夜所取得的战果更会毁于一旦,一切都会前功尽弃。连长和指导员向参谋长张广生请求各自带队前去爆破敌人的碉堡。这时站在参谋长旁边的黄继光冲了过来,他掏出早已写好的决心书交给参谋长,恳切地说:“首长,让我去吧,我会坚决完成上级交给的一切任务!你们是指挥员,最大的战斗指挥还要靠你们。”这时候另外两名通讯员肖登良、吴三羊也请求参战,看着只剩下十几个人的六连官兵,参谋长张广生批准了他们的请求。

  黄继光带着两名战友消失在了茫茫夜幕中,凭借着机智和勇敢,他们冒着枪林弹雨,连续摧毁了敌人几个碉堡,吴三羊在攻取敌人第四个碉堡时不幸中弹牺牲了,肖登良也身负重伤奄奄一息,黄继光也中弹躺在地上,一动不动。敌人最后一个暗堡还在疯狂地扫射着,火舌继续吞噬着战士们的生命。忽然,在照明弹的亮光中,战友们看见黄继光一跃而起,扑向了敌人的暗堡,他用自己的胸膛,死死地堵住了敌人正在喷射火舌的枪眼。在黄继光英雄壮举的激励下,战友们潮水般的涌上了零号阵地,并迅速攻占了暗堡,全歼守敌两个营。

  黄继光牺牲了,在他的身躯面前,敌人叫嚣的机枪哑然失声,黄继光用他年轻的生命开辟了战友们胜利前进的道路。

  不屈的精神造就不朽的灵魂

  半个世纪过去了,鸭绿江水还在静静地流淌,上甘岭旁的野花还在争芳吐艳。英雄走了,英雄的事迹却在口口相传。

    在黄继光家乡的一所学校里,苍翠欲滴的竹林掩映着一排整齐的教室,和煦的春风送来朗朗书声,一个刚刚读完黄继光故事的小学生,掩卷凝思,心潮澎湃。

    他的思绪仿佛回到了半个世纪前那个战火纷飞的岁月,耳边又回响起嘹亮、威武、雄壮的红色经典歌谣--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他用力在纸上写下了自己的感受:“人,活着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民族!为了祖国!面对死亡,你视而不见,面对战友,你奋不顾身。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黄继光,你死得那样悲壮,却活得那样久长!黄继光,你永远活在我们心里!”

  是的,虽然黄继光离我们远去,但是他不屈的精神造就的不朽的灵魂必将如同镌刻了他的名字的五圣山一样巍然屹立,永世长存。 (中国青年网记者刘敏慧编写)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