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德育、成就大材-宝明德育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专题 >  励志人物 > 内容页

【人物】励志人物之刘胡兰

2022-05-25 17:04:52励志人物访问手机版223
 每逢早春清明时节,山西省文水县的刘胡兰纪念馆里总是人流不息,许多网友都会自发组织来到这里缅怀先烈。

 65年前,正是这座纪念馆的主人刘胡兰,心怀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从容走向敌人血淋淋的铡刀,献出了她未满15岁的生命。65年后,这位早早离去的少女始终未曾让人忘怀--她的艰苦努力、认真负责,她的不畏强暴、大义凛然,她的舍生取义、视死如归……无论精神还是气概,这个女孩儿至今令人敬重、尊崇。今天,就让我们踏上那片热土,一起去追寻英烈的脚步……

  苦难中诞生

  1932年10月8日,刘胡兰出生在山西文水县云周西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母亲由于长期劳累,体弱多病,在刘胡兰4岁那年去世,让胡兰子小小年纪便尝尽不幸与苦难。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打响,烽火很快燃遍吕梁山麓。而随着八路军来到山西文水县,这里的人民也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组织起了抗日游击队,与日本侵略军展开了英勇斗争。也正是从此开始,年幼的刘胡兰逐步接触到了革命道理。

  当时,刘胡兰的父亲刘景谦常常会和乡亲们一起把粮食、布匹送到八路军的根据地,还经常对女儿说:“答应八路军的事,咱就是拼上命也要完成。”在这样的熏陶下,刘胡兰早早便开始跟随情报员一起,为活动在青纱帐里的八路军送干粮、传情报。而眼见这些专打日本鬼子的八路军每天出操、训练、学习,还会做很多群众工作,刘胡兰总感到既新鲜又有趣,常常模仿他们和小伙伴一起玩游戏。耳濡目染间,八路军顽强英勇抗击日军的精神已经融入了刘胡兰幼小的心灵。

战争中成长

  1939年秋天,云周西村成立了共产党地下组织。这个组织十分重视对青少年的培养和教育,刘胡兰常常能听到他们讲一些革命的道理。在艰苦的斗争中,许多优秀党员和革命战士为革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们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英雄事迹震撼了刘胡兰,也更加坚定了她对革命的信仰。
 

 到了1942年,10岁的刘胡兰光荣地当上了儿童团长,带领伙伴站岗放哨查路条,侦察敌情,运送武器弹药,还成功地掩护了一些抗日干部。

  3年后,抗日战争刚刚宣告胜利,八路军在1945年9月1日打下了文水县城。第二天,刘胡兰和文水万余群在县城集会,欢庆胜利,文水县人民掀起了拥军的热朝。10月,一个全县妇女干部训练班在文水县贯家堡举办,刘胡兰不想放弃难得的学习机会,从小没离开过家的她下定决心,瞒着奶奶去参加了。当同行学员问起:“胡兰子,你奶奶知道怎么办?”刘胡兰大声说道:“不怕,革命嘛,怕啥?”

  妇训班的学习条件很艰苦,刘胡兰在班里担任小组长,经常帮助值日的同学拾柴、做饭,还常和同学们谈心。经过十多天的学习,刘胡兰吸取了丰富的政治营养。

  妇女训练班结束以后,刘胡兰回村里担任了代理妇联主任,在村里宣传革命道理,积极组织妇女学习,带领妇女纺线织布、做军鞋,工作非常出色。同时,她还参与看护伤员,积极和伤员学习军事技术。

  刘胡兰工作积极,敢于斗争,党为了培养她,在1946年5月将她调任为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在她实际年龄只有14岁时,党组织经过研究讨论,一致同意吸收刘胡兰为中共候补党员,等她年满18岁时再转为正式党员。不久,她参加了区委组织的土改工作组,回云周西村领导土地改革运动,正确地执行了党中央的政策,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不惧滴血铡刀

  “你为啥要参加共产党?” 
 

 “因为共产党为穷人办事。” 

  “以后你还会为共产党办事不?”

  “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为人民干到底。”

  “自白就等于自救,只要你自白,我就放你,还给你一份好土地,给你钱。”

  “你就是给我一个金人,我也不自白!”

  面对敌人,你也许很难想象一个弱小的身躯能够发出这样强大的声音。而你又可曾知道,原本刘胡兰是可以随同文水县的同志一起安全转移的。

  1946年下半年,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由全面进攻转为重点进攻,阎锡山调集近万兵力对晋中地区进行扫荡,声称要“水漫平川”。阎系七十二师少将师长艾子谦率领3个团兵力坐镇文水县,情况开始日益恶化。

  当时,中共文水县委出于爱护,曾考虑让刘胡兰随同部分干部转移上山,但刘胡兰得知后,坚决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她的理由是自己年龄小,不会引起敌人的注意,并且熟悉当地的情况,便于开展工作。后来组织上批准了刘胡兰的请求,让她留在了云周西村。

  1947年1月12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在敌人的威逼利诱下,刘胡兰毫不畏惧。敌人无可奈何,无耻地说:“刘胡兰,只要你当众说句今后不再给共产党办事,我就放了你。” 刘胡兰坚定地说:“那可办不到。”

  敌人并不死心,妄图用血腥手段逼迫刘胡兰投降,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开始了。敌人先将地下交通员石三槐,民兵石六儿、张年成和干部家属石世辉、陈树荣、刘树山6位同志,用乱棍打昏后,用铡刀一个个杀害了。刘胡兰仍毫不畏惧,她痛斥敌人;“要杀就杀,要砍就砍,我死也不自白,共产党员你们是杀不绝的,革命烈火是扑不灭的,你们的末日不远了。”
 

敌人狗急跳墙,怒不可遏:“快,快把机关枪调过来,把全村的人统统给我扫光。”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刘胡兰大义凛然,挺身挡住了枪口,大声喝斥敌人:“住手!要死,我一个人死,不许伤害群众。”她挡住了敌人扫向群众的枪口,坦然躺在铡刀下,壮烈牺牲。

  遗范垂后世 风采映苍穹

  刘胡兰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为了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从容就义,壮烈牺牲。1947年春天,毛泽东同志为她亲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在刘胡兰的家乡,每一个文水人都会因是刘胡兰的故乡人感到自豪。作为文水人也是孩子家长的李女士说:“自己的孩子很喜欢看历史书籍,对于刘胡兰的事迹已非常熟悉。”她认为,学习刘胡兰不是说必须让孩子们也和她一样,为国家利益牺牲生命,而是学习她留给我们的那种信念坚定、理想远大的精神,让刘胡兰精神延续到孩子们的生活、学习态度中。

  在刘胡兰纪念馆也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美国一家电脑公司的总裁麦瑞来到了刘胡兰纪念馆,这位腰缠万贯的外国人对刘胡兰的故事表现了极大的兴趣。本来全部看完纪念稿需40分钟,他却看了一个多小时。

  看完后,他来到影视厅拿起话筒,激动地说“刘胡兰,伟大!”然后,他带头唱起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晚餐时,麦瑞率先端起了一杯酒,高高地举起,然后把酒洒在地上,深情地说:“这杯酒是敬我们伟大的刘胡兰女士”。
不管时代怎样发展,无论是哪一种社会制度的国家,刘胡兰留给我们的精神是永恒的。爱国没有国界,而且永远也不会过时。 (中国青年网记者 吕夏池编写)

TAG标签: